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潮,被强到爽的邻居人妻完整版,国产成人国产三级,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

我的訂單購物車(0)會員中心 聯(lián)系客服 幫助中心供應商合作 嘉立創(chuàng)產(chǎn)業(yè)服務群
領券中心備貨找料立推專區(qū)爆款推薦PLUS會員BOM配單品牌庫PCB/SMT工業(yè)品面板定制

驍龍855+背后,他還是你奈何不了的高通

2019-07-17 17:49:12閱讀量:612來源:芯片大師

導讀:7月15日晚,高通低調發(fā)布驍龍855 plus處理器,這款毫無誠意的“牙膏版”SoC,揭示了怎樣的高通和手機廠商處境呢?


圖:低調發(fā)布的驍龍855+



1、手機界“牙膏廠”


距離驍龍855發(fā)布僅過去8個月時間,不論從研發(fā)時間還是實用角度,高通這次的SoC都不可能有太大升級。實際上,855 plus的這次升級幅度也非常之小,小到什么程度呢?


圖:兩代驍龍855的參數(shù)對比


上圖一目了然,855 plus只對CPU和GPU頻率進行了4%和15%的提升,即驍龍855的“超頻版”,其他硬件層面基本沒有變動(包括同樣的4G基帶,支持外掛X50),也就是說,這塊SoC通過標準版855升級軟件就能實現(xiàn),對于玩機愛好者來說,根本連殼都沒有換。


毫無誠意的升級讓高通有了比Intel更直接的稱號——“膏”通“削”龍,因為消費者不能跟桌面系統(tǒng)一樣自行對CPU超頻。為了收割4G市場最后一波利潤,高通這一刀很精準、也很直接!


圖:捧場的手機廠商


對于與高通綁定的一眾國產(chǎn)手機廠商,很難說是好是壞,即便沒有選擇,至少現(xiàn)在有的用。對于高通來說,壟斷市場真的可以為所欲為



2、沒有對手的高通


從2013年開始,中國智能手機SoC版圖經(jīng)歷了兩次“死亡交叉”,昔日三分天下的高通、聯(lián)發(fā)科和三星已去其二。自推出QRD模式(類似于Turn-Key的通用設計模式)以來,高通在中國市場走過了夢幻般的五年。


圖:近五年國內安卓手機SoC市占率


2014年,Turn-Key之王聯(lián)發(fā)科國內市場占有率(31.7%)首次逼近老大高通,隨后因CPU性能和沖擊高端失敗迅速墜落,中高端市場基本被高通囊括。2017年,聯(lián)發(fā)科被勢頭強勁的海思超越,借手機和通信市場的東風,海思接棒成為亞洲最大芯片設計企業(yè),但MTK的持續(xù)低迷徹底成就了高通在國內的霸主地位(2017年市占率65.6%)。


迄今為止,安卓陣營只有三星的CPU短暫對外供應過魅族,由于三星供應掣肘和中端MTK性能不足,長期堅持兩條腿走路的魅族也已經(jīng)轉投高通陣營。


出于商業(yè)競爭考慮,三星和華為自產(chǎn)CPU均未對其他品牌供應,所以高通真正的對手只剩下對岸危機重重的MTK,說沒有對手也無妨。


圖:近兩年全球智能手機SoC市占率


三星手機雖然在全球出貨量依然穩(wěn)居TOP1,但CPU占有率遠不及高通,甚至自家旗艦在部分國家都要用到高通的產(chǎn)品。盡管在中國市場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似乎有開放CPU供應的可能性,但小米、OV們在國際市場攻城拔寨,三星芯片不可能貿然“資敵”。


至于華為,海思麒麟異軍突起,戰(zhàn)略上以核心器件自主化和支撐終端市場為主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,華為、三星一方不可能賣,小米、OV一方也不可能買,中高端市場性能敏感,所以競相支付“高通稅”的尷尬局面成為了唯一的選擇。


圖:主流手機CPU廠商及性能(快科技)



3、專利狂魔的未來命運


最后,我們看看高通未來在中國市場可能的命運。


其一,制裁與芯片禁運:中概率,影響不大


因為對華為的專利授權居多而非直接供貨,所以高通僥幸躲過了對美資芯片企業(yè)影響甚大的“斷供”,同時對華為手機海外市場的不利影響使其他品牌從中漁利,而作為主要芯片供應商的高通其實是背后最大的受益者。


高通對中國市場可以說是非?!氨就粱钡钠髽I(yè),這條供應鏈依存度極高且牢不可破,所以如果爆發(fā)下一輪芯片戰(zhàn),制裁任何一家中國手機和通訊廠商大概率會牽涉到高通,但芯片作為賣方市場,給高通帶來的影響反而不大。


其二,強大的競爭對手:小概率,影響巨大


作為存量市場,智能手機領域是否會冒出高通強大的競爭對手呢?從現(xiàn)有競爭對手來看,可能性不大,唯一的變數(shù)可能是聯(lián)發(fā)科。三星、華為和蘋果的生態(tài)相對封閉,CPU作為手機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不太可能給競爭對手大量開放使用,缺乏CPU設計能力的手機廠商也只會傾向于高通、聯(lián)發(fā)科這種專注芯片設計的企業(yè)


圖:高通X55 5G基帶


同時,5G時代對基帶(BP)部分的要求使進入手機SoC領域的門檻驟增,即便Intel也知難而退。此外,單顆7nm制程以下芯片的設計和流片費用累計已經(jīng)到達10億美元級別,單一手機廠商根本沒有這個實力,也不可能對高通構成威脅。小米耗資10億的澎湃S1就是最直接的例子。


但是,一旦上述小概率事件出現(xiàn),對高通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。


其三,專利、壟斷和政策限制:高概率,影響有限


高通這家企業(yè)最有意思之處在于,雇的工程師和律師幾乎一樣多。工程師們忙著涉及芯片和申請專利,律師們忙著全球打官司,既將客戶告上法庭又給各國交罰款。


圖:2018年申請PCT專利最多的企業(yè)


作為傳統(tǒng)“專利狂魔”,高通除了賣芯片還要向每臺搭載芯片手機收取5%授權費的模式“臭名昭著”,每年在全球因為專利和壟斷產(chǎn)生的法律糾紛不斷,光在中國就交了60億元的罰款。未來,官司不會停止,罰款也不會


圖:高通總部的專利墻


以退為進,只要專利在手,這些對于高通不過是一種市場策略,罰款的成本最終還是在下一塊芯片和專利合同中由用戶承擔。


痛恨卻奈何不了,這仍然會是高通未來的樣子。

End


*本文為【芯片大師】(立創(chuàng)商城旗下芯媒體)原創(chuàng),版權歸創(chuàng)作組所有,如需轉載請留言并注明來源。